2024年12月23日

(L笔记)如何促进家园合作

2023-11-23 13:41:01

家园合作是一个新话题,而且我国的幼儿园一直比较重视“家长工作”以及与家庭的“联系”和“配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肩负着人生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唯有家长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转变以往传统的“配合”角色,家长应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同盟军”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整个学前阶段父母都充当了孩子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在孩子2岁以后的社会化进程开始 父母开始承担教导者的角色,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社会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 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家长的教育影响很大,如果幼儿在幼 固学到的东西跟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样,行为习惯得不到强化,就无法真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密切配合,共同对幼 进行教育这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
  现在的幼儿教育更多是父母,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幼儿园也应该给家长更多的指导以家庭为主要指导的幼儿教育才是成功的,幼儿园和家庭要很好的合作起来,帮助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开展家园合作呢?

1.家园教育要一致。如果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这个时期根基不稳,将来想要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许多家长会说孩子太小了,区包办何代替幼儿做很多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家长相信孩子,克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