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在爱的前提下执行规则和界限

2020/1/7 8:10:02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在众人面前撒泼……面对毫无规则意识的孩子,你是不是有些束手无策?怎样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能让孩子朝着你的教育目标靠近呢?

情景1:在餐厅里吵吵闹闹

一家人外出吃饭,孩子在餐厅里跑来跑去、大嚷大叫,餐厅里的人不时投来责备的眼神。这时,服务员提醒说:“小朋友别跑了,要上菜了。”于是妈妈把孩子拽过来,大声呵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看,叔叔阿姨都讨厌你了吧!还不赶紧回来好好吃饭!”

情景分析:

妈妈这样处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惹人讨厌。如果经常被这样对待,孩子内在的自尊状态很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也许对自己很不确信,甚至讨厌自己,变得紧张怯懦,或索性破罐子破摔,怎么说都无所谓。无论哪种状态,孩子内在的自尊水平都会降低。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平静地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说:“这里是公共场所,不能大喊大叫、跑来跑去,你要小声些,慢慢走,不要影响别人。如果做不到,咱们就只能离开了。知道吗?”如果孩子不听,可以平和而坚定地将他抱回座位或离开餐厅。

这种处理方式,只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让他清晰地知道界限在哪儿、越界就必须承担后果,在规范行为的同时不去给他内在的自尊状态带去负面影响,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尊重环境。

要点提示:只在行为上设立规则、界限,不给孩子贴道德标签。

情景2:看见玩具就要买

妈妈带4岁的同同去商场购物,路过玩具柜台时,同同就不肯走了。“妈妈,我要这个玩具。”妈妈说:“家里的玩具多得都放不下了,怎么还买啊!妈妈没带那么多钱,下次再买吧。”边说边拉着同同的手,想带她离开。同同不走,哭了起来:“不行,我要买!”边说边抱起一个玩具不放。妈妈夺过玩具,放回到玩具柜上,想把同同拉走。同同开始坐在地上又哭又嚷。妈妈怕周围的人嘲笑,只好给她买了一个玩具,走了。

情景分析:

妈妈这样做,孩子可能会觉得只要又哭又嚷,就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无形中,妈妈所说的规则,分量就会变轻,孩子可能就不会把妈妈的话当回事儿,知道只要用“这一招”,妈妈就不会坚持规则了。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首先,妈妈要做出决定——是不是要坚持规则,如果决定要坚持,那么无论孩子怎样哭闹,都要坚定地拒绝孩子买这个玩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是认真的,规则是要遵守的。

其次,妈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遭到拒绝、不能满足心愿必然会产生失望、难过、沮丧等心情。具体而言,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可以允许他哭一会儿,也可以温柔地摸摸他的后背,或者抱一抱他,传递你对他的理解、共情和安慰。这样,孩子虽然遭到拒绝、不能满足愿望,但至少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抚。等孩子平静下来,妈妈可以对他的行为提出希望,谈谈自己的感受,也让孩子谈谈他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交流能增进彼此间的亲密,也能让孩子了解怎样的行为是合适的以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后,当然这也是最开始要做的,是规则和界限中最重要的,就是事先对孩子买玩具这件事,跟孩子商量一个他和你都能接受的规则,比如多少钱以内的,或者买几个等等,在规则和界限范围内,让孩子自由选择。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得到尊重,也就更愿意遵守自己同意的规则和界限了。

要点提示:规则要事先制定,一旦制定就尽量坚持执行。

情景3:电视没看完不吃饭

5岁的蒙蒙迷上了动画片。妈妈跟他说,看完一集就关掉,可蒙蒙不听,一直看到要吃饭了,妈妈叫他关掉电视来吃饭,蒙蒙开始大声抗议:“我还没看完呢!不吃饭!”妈妈一听就火了:“都看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看啊!不行,快去吃饭!”说着,拿起遥控器,“叭”的一声就把电视关掉了。蒙蒙开始大哭起来,爷爷奶奶看到就很心疼,重新把电视打开,让蒙蒙边吃边看,这才罢休。

情景分析:

妈妈与蒙蒙就看与不看动画片发生了冲突,过程中有几点可以探讨:一是妈妈自己说看完一集就关掉,并没有征求蒙蒙的意见,蒙蒙可能觉得自己并没有发言权,也就不一定愿意去遵守妈妈定的规则;二是蒙蒙不觉得规则一定要遵守,因为妈妈虽然说看完一集就关掉,但她也没有坚持这样做;三是妈妈忍不住了用发火来结束,蒙蒙可能会觉得妈妈的情绪不知什么时候爆发,会感到紧张、不安全,也可能会学习妈妈这样去解决问题。最后,爷爷奶奶又去满足了蒙蒙,一方面会让蒙蒙觉得哭闹有用,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蒙蒙不在乎规则,因为总有办法可以绕开。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一般都会不吃不喝也要看完,这很自然。因此,需要提前与孩子设定好规则,比如说好了到吃饭的时间就一定要先吃饭,吃完饭再看;或者提前约定看多长时间(最好看完一集,因为谁都想知道结果);或者早一些看,估计吃饭时就已经看完,等等。这需要与孩子共同商量约定,听取孩子的意见,得到孩子的同意,孩子就更愿意去遵守。而且,一旦约定好了,就要执行。

案例中,蒙蒙看完一集之后,妈妈就可以把电视关掉,即使蒙蒙不同意还哭闹,妈妈可以边做边提醒蒙蒙这是事先约定好的。跟前面的案例一样,妈妈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遭到拒绝后的心情,给他时间去经历、消化。

如果妈妈觉得可以让孩子多看一集,就要在孩子提出想要再看一会儿时,跟他重新商量,明确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不是像案例中,说了蒙蒙不听,妈妈也不说什么,直到自己受不了,情绪爆发。

对于处理与爷爷奶奶关系的问题上,可以事先与爷爷奶奶做个约定,表明自己在这方面的态度,了解爷爷奶奶的想法,彼此交流、尊重对方,然后商量彼此都同意的方式,尽量避免发生案例中两种相反的做法。

要点提示: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家人的态度尽量保持一致。

制定规则的5个步骤

亲子教育中,在“给孩子内在充分的自由,行为上设立规则和界限”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以下5个步骤,来制定并执行规则。

1.与孩子共同商讨,事先确定针对行为的规则和界限。

2.与孩子协商确定越界的后果。

3.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4.如果孩子尝试违反规则和界限,父母要带着爱但态度坚决地拒绝。

5.如果孩子坚持越界,要让他承担越界的后果,但依旧要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

执行规则时需注意的3个问题

1.事先设立规则和界限,并告知越界的后果,尽量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后果。

2.始终如一地坚持执行规则和界限,避免变来变去。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规则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但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坚持执行。

3.爱和接纳先行,这是顺利执行规则和界限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