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家长笔记——《读3-6岁教育指南,上网搜索文章共同学习 》

2016-06-12 14:13:26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早期教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为了孩子的未来,宁愿让他小时候多“磨练”,然却不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

    那么我们家长分析、分析孩子早期接受过多的是好还是坏。 作为家长应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爱的能力,关注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发展。通过上网查询“七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汉字、英语、和数学。这个可怕的误区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的厌学率2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厌学者大都接受过所谓的早教。           曾经有一名所谓的“神童”,他6岁认识2000个汉字,能背110首古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上学后,课堂上他不听课,因为都会,一年之内连跳两级。到了三年级,开始听不懂了。因未养成听课习惯,成绩迅速下滑,产生挫败感,一心想退学。

    “不要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这个“神童”的不幸并非孤例。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孩子,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缺点大都源自重知识灌输、轻人格培养的育儿积习。

     “眼下,小学生动作不协调的多了,运动能力弱了,有的孩子甚至打球、跳绳都不会。

    在语言发育方面,一名6岁小男孩上学面试时,讲不出话,被北京一家知名精神卫生研究所诊断为孤独症。孩子的妈妈不甘心,带孩子找专家咨询。经过仔细了解,揭开病因的迷雾。

    原来,小男孩的妈妈十分内向,很少跟他交流。孩子1岁时,父亲出国学习,家里请了一名同样少言寡语的农村保姆。在两位大人的沉默陪伴下,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会正确表达。比如,他说“妈妈,狗狗”,表达的却是“想喝水”的意思。一年后,爸爸回国见状,不仅未及时纠正,反而常模仿孩子的话语哄他。结果,在幼儿园里,孩子常自言自语,别人不知所云。

    小男孩最终被确诊为语言障碍,而非孤独症。通过一年半的艰苦矫治,如今已基本恢复正常。

    “一岁半至两岁是语言发育关键期。看护人的行为影响儿童语言能力。”据专家介绍,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家长与婴儿说话的数量与婴儿词汇量的关系,从孩子16个月后开始显现。到36个月时,语言交流多的家庭,孩子词汇积累可达1200个。而不爱说话的家庭,孩子的词汇量不足400个,差距超过3倍。

   该调查还显示,在生命最初的3年里,儿童遭遇七八次严重负面体验时,如贫困、营养不良、看护人有心理疾病、单亲家庭、受到虐待、被忽视、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等,90%以上者发育迟缓,成人阶段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

    “儿童早期经历关乎终身健康和幸福。”专家表示。家长们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那就请您们“高抬贵手”,不要你自己可爱的儿女过早的接受“早期教育”。



胡宝玉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