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笔记:《光的秘密》活动反思(L)

2015-10-18 16:45:13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我开展的科学活动《光的秘密》就是源于幼儿对光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活动一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光,知道光的重要性,继而了解光的种类:自然光和人造光。活动第二部分,我出示蝴蝶操作材料,吸引了幼儿兴趣,同时提出要求,让幼儿探索怎样运用手电筒让蝴蝶的影子飞起来,幼儿操作积极性高,分组操作时,很快掌握了让蝴蝶飞起来的秘诀。紧接着,我利用直管弯管,让幼儿探索光的传播路径。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光的传播原理,我又利用了激光笔的光在水中呈现的直线现象,幼儿印象深刻。在幼儿了解了光传播的原理后,继而加深难度,让幼儿分组探索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三块有着洞的纸板,并且只留下一个光斑。幼儿尝试着不同方式去摆纸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流,表现出较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满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本次活动中,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可以更加丰富,如果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有趣的现象。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照到同伴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懂得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同时,在语言方面,我运用的专业科学用语较多,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语言可以更加童趣一些,这样孩子更易理解。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