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幼儿与同伴间交往请传递爱的正能量 Q

2016-04-19 22:54:54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一个孩子,孩子感情上对父母过分依赖,较弱的生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观念,使得他们唯我独尊、孤僻胆小。由于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抚养方式、教育氛围不同,孩子性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只知一味的爱,不索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只知享受,“自我中心”倾向也随之加重。“自我中心”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私、霸道、骄傲、不合作、不分享等等,这些都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极大障碍,而同伴交往活动则恰恰相反,需要交往各方的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关心、互助、宽容等等。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从而整天将孩子关在家里。还有的父母爱子心切,生怕孩子与同伴交往中受欺负,尽量减少孩子与同伴的接触。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随年龄增长,寻求与同伴交往的欲望日益强烈的心理需求,当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不小心与同伴发生冲突,家长爱子心切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别人欺负,家长则教育孩子人不动我我不动人,人若打我我必打人。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爱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活泼开朗友好的性格是在与同伴游戏、交往中获得,家长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拥有合作、共享、活泼开朗性格的,家长首先要树立榜样:例如好的的食物可以由小朋友分给家庭里的人。通过各种行为表达爱家人、爱同伴、爱老师的情感。通过各种语言、行为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当发现争抢时,告诉孩子被抢的孩子心里也很难过,促进幼儿良好交往技能。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初步分辨对与错。面对孩子间的冲突,有的父母置之不理;有的父母气愤地打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责骂他人的孩子。这几种处理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提高。作为家长可以多让孩子创设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带孩子到广场上玩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提高孩子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集体生活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则不愿意与人分享,晨间活动时常常听到有的孩子因为一个呼啦圈、一个篮球不是自己的哭闹不止,争抢东西而发生冲突是集体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在集体小社会中有的孩子行为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合作,同伴交往中往往以哭闹、争抢结束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班级中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别的孩子别人在玩的时候,同伴友好的用手打个招呼,有的孩子则认为别的孩子在欺负他,伸手就是用往其他孩子身上打或跟老师告状,另个孩子则委屈的说:“老师,我刚刚是跟他玩的!”因此培养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孩子与同伴生活游戏的空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3-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最佳时期,作为家长营造孩子舒适的心理环境,需要正面引导孩子,更不要给予孩子负面的教育,负面的教育会导致孩子自私、霸道、任性、语言沟通能力弱。

三、 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

    爱的正面教育让孩子更愉快的生活与成长。随着前段时间我班因为两个孩子都乐于交往,但自我意识强、交往能力弱,孩子与同伴间推让造成让孩子受伤,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瞬间不断流淌。孩子在园的发生了磕碰最难过的首先是老师,老师像妈妈,老师第一时间看到。之后一段时间我过度的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有一次看到盛鹏捂着头我担心的问:盛鹏你怎么了?盛鹏说:老师,好像有一只苍蝇飞过······瞬时我反思了许久,但我们在尽量保护孩子安全的同时,更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而不是束缚孩子,限制孩子自由参与活动。孩子正是骨骼发育的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不能因为有的家长的过分关注,孩子不再爱动,造成体质逐渐下降。孩子们的友谊都是在玩耍跑跳中获得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安全,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严重的孩子很有可能自闭。过分的责备教师,让教师不敢再让孩子外出大量的活动,孩子们内在的躁动得不到释放,心情会压抑沮丧,越来越消沉。希望我们共同携手传递正面的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