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 Q

2016-04-07 13:09:45

    有幸在安师大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令我收获颇多。时代在转变,幼儿园课程在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更多的专业化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的拒绝改变就是让幼儿接受风险,甘于低质量的教育。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育需从娃娃抓起。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国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期(2011-2013年)行动计划,以扩大教育资源为主,首先缓解“入园难”。第二期(2014-2016年)行动计划,继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入园率,解决“有园上”的同时;坚持公益普惠、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职责、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中央财政引导激励作用,实现“上得起”。第三期(2017-2020年)行动计划,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保教制度化,在全国基本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知识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蕴含了知识而超越了知识,我们不仅了解幼儿年龄特点,避免拔苗助长、用同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孩子,应让孩子富有个性化的成长。还要注重自身艺术性不断提高。避免专业化误读导致专业性的降低。很多幼儿园招老师不考专业课,只招有艺术特长的,忽视了幼儿教育的专业性。一名幼儿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通识、儿童发展、教育教学 能力:艺术能力、信息、科技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对儿童、对事业、对社会有良好的态度。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链接,更体现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而避免小学化倾向。

二、新课改体现幼儿生活化

    幼儿的教育课程是开放的、亲近自然的,幼儿不以书本知识和符号学习为组要任务学习而是在游戏化课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活动。课程的性质从普适化和园本化,倡导人人都是课程建设者的理念,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园本的特色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体现活动化、生活化、经验化、活动化、情景化、过程化,让孩子们在行动中学习。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不断寻找课程资源方法,当看到资料室渐渐的逐渐变成资源室让我感受到更是以幼儿为主题创设的资源室。

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更应提升自身的视觉素养,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创设美的育人环境给孩子们一种美的欣赏与熏陶。

     非常喜欢张教授的这样一段话“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看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获取钥匙和出路,不断成长。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