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深圳行"—特色幼儿园印象

2014-11-17 11:06:19

 

双十一这天,当所有爱淘宝的朋友在网上血拼时,我和我的同事拖着行李箱在雾蒙蒙的清晨踏上了去深圳的路程。从繁昌到芜湖再到南京最后飞往深圳,一路辗转,到达深圳下榻宾馆已是傍晚,一行六个人都对第二天的各自行程忐忑不安,毕竟深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然而到了第二天真正独自查找路线、独自换乘地铁和公交、独自寻找目的地,才深刻体会什么是举目无亲。好在亲切可爱的郭园长为我们精心安排了几所深圳市极具特色的幼儿园:龙岗机关幼儿园的小组活动,蓓蕾幼儿园的音乐梦想,滨苑幼儿园的美术多元
一、深圳龙岗机关幼儿园
   
走进龙岗机关幼儿园的大厅,立刻被极具民族特色的扎染吸引住了眼球,仔细一看,如此美的环境竟是由家委会成员集体打造,可想而知家长必定是这所幼儿园工作上的好伙伴。虽被安排到了指定班级观摩,但急不可耐想要参观园所环境的我,还是悄悄抽身来到了户外小展厅,画架上大幅的绘本宣传海报、孩子们稚嫩的手绘故事本,每层楼走廊上简洁温馨的亲子书吧,都在告诉所有来参观的老师,这是一所非常重视幼儿阅读能力熏陶与培养的幼儿园。小组活动是龙岗机关幼儿园上半年才开始的园本教学研究,从入园后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做好当天的活动计划(计划表),然后自由选择材料或器械进行晨间活动,早餐后各自按照计划表上所选择的活动和区域进行游戏,整个流程下来,幼儿的自主游戏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可在观摩当中,却也有让我疑问和困惑之处:1、小组活动的开展是不是涉及到每个幼儿?2、如果孩子只对某一种游戏感兴趣,每天的计划千篇一律,是否阻碍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3、小组活动内容的选择如何提前做好计划?观摩后的集中研讨,龙岗幼儿园的甘露园长就小组活动的园本课程研究给予了我们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程,也没有完美的幼儿园,我们所做的,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儿童多提供选择的机会,并相信他们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接下来刘杨老师的简短PPT告诉我们:小组活动通常是由老师带领5—10个幼儿,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玩成人为孩子选择的材料,在小组时间里,孩子实验、探索、创造、解决问题,以自己的方式用材料塑造东西,工作时教师以延续孩子的想法、观察他们的游戏或倾听他们的谈话来表示支持。而小组活动内容的选择则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源自于孩子的兴趣、并且小组活动的开展要伴随主题探究的需要,所以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充满了突发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孩子保持相同的位置,观察孩子要用材料做什么,仔细倾听孩子的说话,跟孩子做相同的事情等等。每个小组活动都是由班级中的老师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契机、然后再搜集相关资料,对活动进行铺垫之后,再由孩子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是否参加小组活动,教师在小组活动的进行当中要有预设,防止幼儿失去兴趣。在龙岗机关幼儿园的半天时间,让所有参观的老师体会到什么是细致和优雅:从卫生间的小挂件和贴纸、亲子书吧的设计和打造、教师会议室和教研室的墙面藤中花、参观老师人手一份的温馨提示卡……就像甘露园长说的:幼儿教育有的时候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当中,就像创设环境不必担心孩子仰起头,有的时候让孩子抬头看看世界,会让他们惊喜的发现,世界其实很精彩!
二、深圳南山蓓蕾幼儿园
   
蓓蕾幼儿园的陈碧琴和麦蔼玲两位园长各具魅力。碧琴园长开朗幽默,参观老师的拘谨在她爽朗的笑声中烟消云散;蔼玲园长平和严谨,一举手一投足充满着知性优雅。蓓蕾幼儿园是南京许卓娅老师的音乐基地,陈碧琴园长也是许卓娅老师嫡亲徒弟之一,生活、简约、韵律、游戏便是蓓蕾幼儿园传达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就像碧琴园长所说的:音乐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拥有的魅力,小小的音符所编织的美好音乐,能唤醒我们、还有孩子们心灵的美好与眷念!所以,蓓蕾幼儿园才会有了历经整整十年的《幼儿音乐生活化》、《幼儿音乐活动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幼儿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策略研究》三个阶段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音乐课题。从关注音乐回归生活,立足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至用策略提升课堂质量,再到关注游戏,幼教人所要做的就是先要让音乐感动自己,再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孩子,带给孩子更多的学习经验,这才是音乐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深圳罗湖滨苑幼儿园
   
滨苑幼儿园的罗艳园长具有儿童美术教学研究专长,辅导的幼儿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多次被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国家教委、省、市、教育局授予儿童画优秀辅导教师称号。所以滨苑幼儿园是我此行最为期待的幼儿园。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园内的大小环境还是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罗艳艺术工作室内浓厚的艺术氛围、琳琅满目的活动材料和丰富的儿童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参观老师连连驻足。每个班级个性文化环境的创设,从色彩、空间设置、操作材料、器具的配备和摆放来思考每个细节,重视幼儿的参与,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间都呈现出独特、有序、协调的艺术美感。每个班级主题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主题墙、互动墙各有特色,一把牙刷、一片树叶、一块饼干、一根羽毛……都能够被老师和孩子们唤醒,散发出鲜活生命的光彩。在罗艳园长的介绍中,知道滨苑的老师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材料,通过相关提问、谈话、观察、操作、阅读、实验、建构、制作、测量、角色游戏、亲子活动等形式,鼓励支持幼儿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想法、推断、假设、观察和发现,并将美术行为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所以才会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浓郁的滨苑美术文化。就像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可是敞开式的接纳和近距离的接触却让我对深圳的学前教育有了最真实的了解。我们虽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起点不同,但是深圳幼儿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胆识和气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走近深圳学前教育的幼教人去细细品味的。

(感谢城关幼儿园、感谢T园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幼儿教育不简单,做好幼儿教育更是不简单,一所幼儿园想要创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渗透其中的便是管理者的艰辛和一线教师的智慧与心血!)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