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常规教育系列活动(二)

2012-10-10 18:39:51

 

   噪声也称噪音,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不受欢迎的声音。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应尽量少制造噪音。

一、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一)生理危害:

1、损害听力。

有资料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损害视力。
  
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 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 使人的视力减弱。噪音对视力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噪音影响视力造成的。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

国内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心理危害: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说话声音很大,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

总之,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更加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二、幼儿园禁噪活动注意事项:

1、  保持校园安静,不在园内大声喧哗。

2、  提倡使用普通话。

3、  养成轻声说话好习惯。

4、  养成安静阅读好习惯。

5、  养成安静就餐好习惯。

6、  养成使用文明语言好习惯。

7、  养成主动问好好习惯。

8、  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好习惯。

9、  养成谦让、等待好习惯。

以上各条同时适用于教师、家长和幼儿。“身教重于言传”,成人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教师和家长们携起手来,共同建造一个温馨、文明、和谐的快乐家园。

三、相关知识链接:

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

0 - 50分贝:舒适,细语声;  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受、焦虑;

90-130分贝:耳朵发痒、疼痛; 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