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4年4月19日 地点:路边花坛 观察对象:大四班幼儿 观察人:李晓雯 自主游戏开展观察实录: 游戏开始了,各角色游戏的工作人员很快就陆续到位,开始迎接顾客。只见一个小朋友正在委屈地哭泣,一边哭泣一边与另一个小朋友协商着,她说:“你快出去迎接顾客,我在里面做收银员!”另一个说:“你出去做服务员,我要在里面!”一个小朋友又说:“要不这样吧,我们玩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好吧!”后来,一个扮演服务员,一个扮演收银员,一个人扮演厨师。没多长时间,来吃饭的顾客就多了起来。一桌客人刚坐下,服务员连忙拿起餐盘,将里面装满食材给客人端上,就这样招待了几位客人之后,菜没有了。服务员跑来向我求助:“老师,菜没有了!”我问:“可以用什么替代呢?”小朋友随手端起一小盒沙子说:“这不还有嘛!”就用这些“蔬菜”去接待客人了。 游戏讲评及对幼儿游戏状况的分析: 游戏开始前,两个人因为都想当收银员发生了冲突,双方都不愿意轻易妥协。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没有急于求助教师,而是自己首先尝试用语言与对方沟通,并想出了用猜拳游戏解決问题的办法,猜拳的办法比较公平,因此很快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食材缺乏和餐具不够的问题。不过,有趣的是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时,这些突发事件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情绪,问题被他们机智、巧妙地解决了,并成为推动他们游戏进程的加速器,游戏情节也变得更丰富、有趣了。 对下次游戏的分析及建议: 在游戏中想到了“买菜”的游戏情节,解決了食材缺乏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他还用灵活的处理方式,解决了餐具不够的问题,展现出较强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沉浸在游戏情境中的客人,并没有觉得这个建议不合理,而是智慧地变出一双筷子,将游戏有趣地进行了下去。这说明,相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经验和能力相似,在游戏中很容易对彼此的游戏创意产生认同感,因而能够默契地进行游戏。 |
留 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