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了我们班个别小朋友出现了一些问题。 情景一:午餐时间到了,睿睿眨巴眨巴小眼睛,汪汪的泪水即将“决堤而出”。我走过去做了一些安慰和鼓励后,孩子勉强坐了下来,慢吞吞的嚼完一碗饭后,呆呆的坐在位置上,若有所思。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提示道:“快洗洗嘴巴吧!”随后我便忙着照看其他小朋友了。几分钟过后,我来的卫生间,发现睿睿还趴在水池边,洗过的嘴巴水早已干了,可动作依然保持着。 情景二:(三天后)今日的进餐情绪,睿睿还算高兴。吃完一碗饭,连蹦带跳的跑过来说:“老师,我吃完了!”“吃完饭该干什么呢?”我问道。“漱口,洗嘴巴。”睿睿一阵风似得跑了,很快传来一声:“老师,我洗完了!”看着他湿漉漉的脸和僵持的作,我只能提示他去擦嘴巴。“老师,我擦干净了,老师我干嘛呢?”如此反复,一个指令做一个动作。 睿睿这种等待的心理和表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孩子似乎完全没有了自我,时时事事都在等待成人的安排。这种情况的造成与孩子的进餐情绪有关,但也与家长平时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有关。不难看出,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致使孩养成了“听号令而行动"的习惯。 对于睿睿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关注孩子的感受。进餐之前,先和孩子商量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影响。 通过跟孩子家长的沟通,我对睿睿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了在他身上的一些变化。又是午餐时间,小朋友们大多都去散步了,睿睿和其他的三个值日生孩子主动留了下来,要求帮老师擦桌子。 一些家长总是把孩子还当成小时候的样子,不管孩子长多大都是他们心中的小宝宝。这样的心理是家长动不动就参与孩子的事情,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就会做得少。多重视孩子的自我能力养成,特别是思考能力和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能力。让孩子具备责任感,有要学会思考,慢慢地孩子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了。 |
留 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