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中我发现每个孩子他们都有一群经常在一起玩的孩子,但是也有个别孩子就是一直是一种独处的形式,我认识到这样的情况是不对的。 我们班有一个小孩子,是一个文文静静的男孩子,他更多的时间是自己一个人呆着,也不与其他的小孩子沟通,我盯着他,发现他也不善于言笑,其他的小孩子也有的想和他玩,但是他好像没有丝毫的兴趣,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给我感觉他不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就是他与人不同的地方,我平时就会多注意他,有时候我会拿小玩具来和他玩耍,好像他对玩具这类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平日里我拿来逗他,他都会很愿意和我玩,但是换成其他的小孩子,他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还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我想到的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激发孩子“走出来”的主动性。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比如喜欢运动,就每天带孩子出去运动,喜欢画画,家长就要抽出时间来陪他画,即便是什么都画不好,也比不画的强。喜欢做手工,就跟孩子一起动手做,而且要鼓励他多做,做得越多他就越有信心。这样慢慢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也就乐于跟别人分享。 孩子的安全感也很重要,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不能以为的吓唬他们,这样只会闭塞孩子那颗天真的心,做事只会束手束脚,时间长了他们就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因为一想到可能会受到父母的责怪,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越早能够纠正就越有利于良好的性格的形成。这个就要求父母主动跟孩子交流,而不是因为害怕孩子敏感就由着他自闭。多和他们互动,回家陪陪孩子一起玩玩游戏,多鼓励表扬他们,也可以让他和其他小孩子一起互动做游戏,让他参与进来。他才能够体验到和别人一起玩的乐趣,才能够让孩子走出来。
|
留 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