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S 笔记) 奖励的N+1种方式

2024-03-14 09:17:50

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与表扬。这与他们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重视、被关爱的生存体验直接相关联。他人的关爱、重视、肯定能够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中班时教师希望激励孩子们的一些行为习惯,会用积印章,贴纸等工具。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孩子们更看重最后的物质奖励,而忽视了思考。

为什么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这不利于建立孩子的内驱力。如何恰当的鼓励孩子?如何让外在激励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除了口头表达,还能有什么样的方式,通过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见”而强化自己好的行为。于是,结合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我想到了通过奖励幼儿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来体验权威感、荣誉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内驱力。

小朋友们得到老师的表扬后,除了想获得印章,贴画等物质奖励,还想得到什么奖励呢?可以当小老师分享一个故事;可以用老师的手机拍照;可以当小班长负责整队等等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获得奖励?“能在教室里保持安静,慢慢走。”“遵守区域规则。”“吃饭时不撒饭,保持桌面地面干净。”“线上谈话的时候坐姿正确,认真回答问题。”“安静午睡,把自己的衣服叠好,不打扰旁边的小朋友。”“不拖沓,快速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小任务。”

通过非物质奖励的方式强化了孩子们好的行为,形成一个很好的正向循环。发现新问题:如何让外在激励真正变成孩子的内在动力?“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归属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从而保证人类的健康成长。”我们班运用非物质奖励一周了,运用的过程中,我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外在激励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在实践过程中,我得到了答案。我发现辰辰小朋友的物品整理意识比较低,为了提高整理物品的意愿,有一次我发现了辰辰自己主动叠好衣服之后,鼓励了他,并让他获得了可以帮忙一起送牛奶桶的奖励。后面他经常会自己整理好衣服之后,就跑来问我:“那我可以获得奖励了吗?”我一般会告诉他:“你会自己整理衣服了,你开心吗,是不是觉得自己越来越厉害了。”他笑着说开心。“那你就获得了一项好习惯,掌握了一项新技能,这种开心的奖励是就是最棒的。”说完抱抱他。

保护孩子做事的内在动机,这是使用非物质奖励的最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控制和调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利用好它,就能让它真正成为帮助班级管理、帮助孩子成长的好工具。好的教育充满力量,奖励的关键在于
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恰当、智慧的奖励方式会为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带领他飞的更高、更远。让我们用有效的方式把握住孩子每一个成长契机。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