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X笔记)枢纽学习心得

2021-10-22 12:25:57

《枢纽》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作者施展试图从几千年的历史中寻找历史发展的逻辑,尝试着去回答从哪里来?未来将去向哪里?的崛起对全球的现有秩序有什么影响?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如何定位自己?《枢纽》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籍,作者从历史、社会、地理、经济、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解读历史演进的逻辑,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讲述历史的演进时,始终一再坚持的—种方法论,就是任何历史的发展不会是单因素所决定的,历史的演进总是在多因素相互影响、作用、长期博弈的结果。我们所习惯的历史其实只是中原史,作者则更大视野的将中原,草原,西域绿洲,雪域高原,海洋的历史在一起看待,我们看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构造、相互生成、相互依赖的如此之深,以至于脱离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解释彼此。就拿书中提到的草原和中原的互动来说,草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不具备农耕和城市化的基础,也就决定了一个统一的财政的低可能。草原部落需要的必要物质产品只有通过与中原的互动才能满足,这种互动有两种方式,战争和贸易,显然贸易会是成本更低的选择。但只有在中原为诸侯时,草原与中原的贸易才能达到最优均衡。相反当中原统一为集权帝国时,贸易的成本会大幅增加,战争成了更优选择,草原帝国的出现便成必然。但是草原帝国财政的先天依赖,决定了草原帝国内部贵族制的存续,同时伴随着周期地继承危机。冷兵器时代帝国的最优选择,在历史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了草原的事力量和中原的农耕财富的组合,这也就解释了元、清的相继出现。同时,书中提到普遍帝国的秩序建构,需要和理的共同作用,可提供运作的动力,理则将整合为秩序,引导其方向。中原帝国历经多年的吏治统治后,已经驯化消磨,每逢其衰朽之际,都必须有新的地注入,而这个来源经常是来自草原最自然,最源出的。草原之所以有不同于中原的,是因为草原文化没有建立在官僚等级的集权秩序下,有一种基于传统的内生秩序来催生出不确定。但一旦草原-中原二元帝国建立起来,历史又会进入新的循环,等待着新的地注入。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内卷化的概念,一个组织如果没有适度的外部扰,就会陷入内卷化的节奏,边际收益递减,劳动生产率降低。要打破这种内卷化,必须从外部引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晚清的八国联侵入和草原-中原的互动有相同的作用。微观到我们的企业,外部人才的引入、先进技术的使用、充分的市场竞争无疑是防止企业内卷化的必然举措。

书中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结于一系列关键因素的巧合耦合造成的,所以有其特殊的不可复制。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作者认为是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在进入“后产品过剩时代”后,进入了以创新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的时期,这就意味着大量的生产型外包的出现。这些企业在全球寻找成本洼地。而这样的逻辑,在当下的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

最后用作者施展的一句话结束:我们当下毫无疑问正是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你在这种大变革时代,毫无疑问你也是需要一个新的历史观的。通过这种新的历史观才能够帮助你突破现在的某种观念上、思想上、精神上的边界,使得你在遭遇到瓶颈的时候,对于未来充满焦虑的时候,仍然可以做到一转念海阔天空。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