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笔记L)孩子之间的小插曲

2022-11-08 13:40:20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经常会发生争吵和矛盾。由于孩子们的交往经验少,彼此又不愿意谦让,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小摩擦。

以下是两位小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生的矛盾,沫沫在户外游戏的时候,羽毛球上的毛掉了下来“老师,是恒恒乱跑的时候踩到,你看,坏了!”“怎么回事啊?”我忙上前询问,只见两人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互不相让,没有道歉的想法。了解后得知:沫沫在拍球的时候恒恒在跟小伙伴玩你追我跑的游戏,不小心踩到了,落在地上的羽毛球两个人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都认为自己没有错。吃完饭后,大家都把小椅子搬到教室中间玩魔尺,他们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各自都有小群体。沫沫先吃完,搬小椅子坐在图书区边上玩魔尺恒恒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沫沫的附近,沫沫很不高兴的说,我不要和你在一起,恒恒看着沫沫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沫沫看着恒恒,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沫沫就把椅子放在了附近,两人一起开心的玩起魔尺。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从这生活片段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真实想法。其实这个矛盾的起源就是孩子间的一个小矛盾,仅仅是一个小矛盾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孩子们的这一小段生活片段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们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都是了解事情,帮助幼儿分清是非,然后就让他们相互道歉。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啊,通常老师们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恒恒的道歉是自发的,想与沫沫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不小心会影响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歉,之后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