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教育笔记f) "打小报告”引起的思考

2021-12-01 09:20:06

    现象:最近班上的孩子总爱打小报告,无论是大事小事都事无巨细的要跟你说一声。时间长了我发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如老师某某小朋友没有坐好;如老师,某某某小朋友说我没礼貌;如某某小朋友因为别人不给他先发点心 ,他自己生气了跑来打小报告。有时候孩子打的小报告更让我觉得有些好笑,如老师我坐好了,某某没有做好“......这一个小报告出来了,开始几个孩子开始关注,随后这样类似的小报告便多了起来,孩子的注意力立刻被分散了过去,活动也要稍作休整一下。

      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原因:1、孩子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自己了,而开始关注到别人的行为以及后果,学会开始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2、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判断,开始自己辨别事物的对错,其判断力、辨别力都在发展中;3、孩子渴求老师的关注,借打小报告的机会让老师多关注一点。 

      影响:虽然,从打小报告中可以看到孩子的种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如孩子开始喜欢揭发别人,容易造成一些本没有必要的冲突以及破坏孩子之间的友谊;也会因为打小报告行为扰乱活动的秩序影响活动效果;还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性格特点。 

      对策:所以对于这样的思考,我决定开展一次打小报告的谈话活动。活动中我先问问小朋友你觉得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打小报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很多,大多数说有小朋友打人、踢人、咬人、挖人这样的事要向老师打小报告。 而当我问起什么样的事情不需要向老师打小报告时,孩子们的反应一片静悄悄。看到这样的情形我让孩子们自由讨论了几分钟,讨论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大事需要向老师报告,小的事情不需要向老师报告的。最后我告诉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人、踢人、咬人等做了这样的事情是必须要向老师打小报告的,而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朋友要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再来找老师帮忙。我想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这远比老师解决问题更能够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跟成长! 

      总结:孩子打小报告这一行为是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实际需要。一味的压制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既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也要学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如果想要改善班级孩子的某种行为方式,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与此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要反思自己,是否所有的小报告都需要回应,有时候你的回应会成为这种行为的强化剂,反而强化了这种行为。所以以后对待孩子的小报告,我首先应该分清楚打小报告的性质,是向我求助的报告,还是仅仅是告诉我一个事实,还是在让老师关注自己等。只有分清楚了,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