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L/随笔 喝水带来的思考

2022-06-20 17:26:12

早上,保育老师和我说,琦宝妈妈向她反应,孩子在园里没有喝水,现在天气热了,麻烦老师多让孩子喝点水。秦老师觉得非常委屈:我每天都在喊他们喝水啊!每天我下班都要倒掉半桶水,哎!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喝水,这个小环节作为老师都很熟悉,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是极其微小但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重所周知,喝水对孩子的健康很重要,是幼儿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标志之一,孩子是否能主动喝水,喝多少水也已成为家长判断孩子是否健康的一个信号。幼儿园的孩子自主能力并不强,很多孩子若是没有教师提醒就会忘记喝水,因此我对这个本来并未重视的小环节投入了更多地关注,也发现平时看似没有问题的喝水环节其实问题还真不少......
  为什么不渴也要喝水?——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大汗淋漓,老师希望孩子们多补充点水分,提醒大家喝水,可是雨晨总是趁老师不注意选择不喝,被老师发现后就说:“老师我不渴。”老师说:“不渴也要去喝水。”“为什么不渴也要喝水?”我们总会耐心引导:“等到觉得很渴时再喝水就很容易生病,就会象小草一样枯掉了。”于是,雨晨拖着两条腿慢吞吞地走向保温水桶,看看我,拿水杯,再看看我,接点水,喝完水放好水杯,又看了我一眼。雨晨的表现反而引起了我的好奇:“如果我不看着他,他会喝吗?其他小朋友也是这样吗?”结果在接下来的几个喝水环节里我发现,如果有我的“全程监督”,喝水情况表面看似正常,如果我离开“督管岗位”,总有孩子的水杯是干干的没喝水。从雨晨的反问“为什么不渴也要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不明白喝水的重要性,即使我尝试了“就会象小草一样枯掉”这样的形象化解说,他们还是不能化被动为主动,我又该如何向孩子们传递这个必要的健康的信息呢?
  半杯水是多少?——部分孩子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愿意喝水,但是健康喝水的另一个指标:补充足量的水,孩子做得又怎么样呢?我又发现了新问题——许多孩子每次喝水的速度非常快,我不觉心里有些纳闷:怎么喝的这么快?我走到保温桶旁看个究竟,天哪!连个杯底都没接满就算喝了半杯,怪不得这么快。我提示大家道:“请每个小朋友都喝半杯水。”玥玥举起只倒了浅浅一个杯底的水的茶杯说:“老师,我是不是半杯呀?”大家都纷纷举起茶杯:“你看看我是不是?”孩子们倒的半杯水和我想说的半杯水显然是有明显差距的,只是简单地润润唇与身体实际需要的喝水量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半杯是多少并不理解。因此老师需要将这个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孩子理解半杯的量到底是多少。
  老师,水打翻了!——喝水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和谐的“小插曲”出现——小朋友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多多飞快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桂逸清把人家的水打翻了”,原来前面刚接好水的点点和正准备放杯子的依伊撞了个正着,结果点点的水洒了一地,我只好赶紧喊秦老师拿拖把拖干。秦老师刚拖好准备把拖把放好,琪琪又打翻了水杯,秦老师气得直跺脚原来琪琪接水时把水杯卡在水龙头上手没拿稳,我告诉大家:“接水的时候一定要拿住杯子,前面小朋友接好水后面的小朋友稍微让一下,大家保持一点距离,这样就不会打翻水了……”但是情况并没有因为我的一再语言提示而改变。
  简简单单的幼儿喝水却蕴涵着不简单的教育智慧,我们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奥妙,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适时把握教育契机,小环节也能成为大智慧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