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Y教育笔记/公开课:语言绘本《藏在哪里了》

2020-12-03 21:57:5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藏在哪里了》

    2、棒棒糖人手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动物外形特征找到相应的动物。

    难点:能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位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看一本书,然后玩一玩游戏,吃一吃东西,你们愿意跟我一起玩吗?”

    二、结合课件,阅读绘本《捉迷藏》。

    1、教师介绍绘本书名字叫《藏在哪里了》,书里面讲的是一只小狐狸和一只小松鼠,它们在森林里和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2、教师提问: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过吗?怎么玩的?

    3、播放PPT讲述故事。

    教师:森林里的动物都来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来看看,除了狐狸和松鼠,还有谁来玩了?一共来了几个朋友?

    4、播放PPT讲故事,“6个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用猜拳的方法来决定谁躲谁藏,小朋友玩过“石头剪刀布”游戏吗?那我们一起来玩玩,如果你和别人出的一样就赢了,如果和别人出的不一样就输了。

    5、师生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教师:“你们出得都一样,你们赢了。我和你们出的不一样,所以我输了,等会儿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来藏,我来找。”

    6、播放PPT,小动物们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大家都出剪刀,只有小狐狸出了布,所以小狐狸输了,它来当找的人。

    7、播放PPT,小狐狸找小动物们,逐一进行提问,并引导幼儿学习简短句式。

    (1)小狐狸先找到谁了?(兔子)兔子在哪里?(大石头后面。)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小兔子藏在大石头后面。

    (2)通过小动物身体特征依次找其它小动物,尝试学习句式

    教师:草丛里有大象,花丛里有鸭子,大树后面有小松鼠和小鹿。

    8、小狐狸把朋友们都找到了,它们又继续在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得可快乐了!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我们要不要也到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好,那你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吧!好,等老师数到三,我们就到了。

    2、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1)教师设计情境大石头、花丛和草丛,幼儿听好游戏规则之后开始游戏,教师提醒幼儿游戏中注意安全。

    (2)第一遍游戏结束,小结经验。

教师请幼儿分享没有被找到的原因,是不能出声哦!奖励棒棒糖给赢了的幼儿。

    (3)、继续游戏,并发放奖品。

    四、结束活动。师:小朋友玩得开心吗?回家后我们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活动反思

绘本《藏在哪里了》是几年前外出去合肥学习时现场观摩应彩云老师的一节小班绘本。当时不仅对应老师的教学风格无比崇拜,而对这节课也是无比欢喜。前面绘本教学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后半部分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环节我特别喜欢,小朋友躲,老师找,当老师问:“大石头后面有人吗?”“花丛里面有人吗?”只听见孩子们回答:“没人”,“没人”。老师请出没有找到的孩子,分享捉迷藏的经验,可爱的孩子说:“我没说话,我点头啦!”哈哈,这一切都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征,在下面听课的老师被可爱的孩子们逗得哄堂大笑且笑的前俯后仰。虽说时隔好几年,但是那可爱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今年我终于回头带小班了,我心心念念的绘本《藏在哪里了》又怎能不上呢?这么有趣的绘本故事,必须安排。所以从选课开始,我就认定它,接着网罗各种有关绘本《藏在哪里了》资料,如视频、PPT,教案,包括游戏环节的棒棒糖,应有尽有的做好充分准备。开始第一环节试上,虽然教学上我没有应老师课堂津津有味、惟妙惟肖,但是孩子们依旧表现的兴致勃勃。第一轮试上虽然孩子们乐不可支的样子,可我发现时间上没有掌控好,若是常态化教学就不需要特别控制时间,而第二轮家长开放日当天,我必须做到语言简练,为了让我的教学活动跟小班组的活动时间一致,不耽误后面的亲子游戏。不得不省去藏棒棒糖环节,两次试上整个环节是紧凑流畅的,虽然省去部分环节,然而以游戏贯穿始终的活动,孩子们是不得不爱啊!当然,一旁观摩的家长也忍俊不禁被聪明可爱的孩子们而感染而乐呵呵的笑着。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