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笔记)C 数学《送礼物》有感

2022-02-24 09:14:59

数学活动能有效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纵的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理解和掌握,很多是他们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相比于高年级数学的枯燥无趣,幼儿期数学活动常常含有快乐因子,这也是孩子们喜欢并乐意投入数学活动的原因。

本周在教学数学活动《送礼物》时,我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自主操作、讲述和总结的部分,让孩子在“做中学”,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我由送礼物导入。接着,在操作纸上和孩子一起给圆点涂色,学习“7”的组成。每横排的部分圆点涂色,另一部分不涂色,涂色完成后请孩子讲述再记录。完成后,我引导孩子发现涂色和分合的规律,进行总结。然后,孩子们用雪花片按老师要求练习“7”的分合。在分合后,说一说分合的方法。最后,教师示范讲解。

数的分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送礼物》活动中,我以幼儿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观察记录归纳总结操作体验,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些简单的规律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归纳总结和操作体验环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构。在引导孩子发现分合规律时,个别孩子能用语言讲述,但描述的准确性有待整理和加强。从孩子的讲述中,我发现在数学活动中他们的观察较细致,理解能力有较大提升。活动中表现的参与性、互动性都较强。在用雪花片操作练习“7”的分合时,我希望激活孩子的快乐因子,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边说边做,边讨论边思考,在轻松愉悦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孩子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知识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占比更大,我们正逐步的加大孩子自主性的操作,尽可能利用熟悉、感兴趣的材料,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在考虑他们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的同时,用教师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获得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并学习将它们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活动生活化。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