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大班科学《有趣的漩涡》教学反思W(随笔)

2022-06-17 15:37:14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和仔细观察漩涡的有趣现象。
2、大胆用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同伴的发现。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发现现象。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探索漩涡塑料瓶人手一套、水、记录纸、笔、ppt
经验准备:能够进行简单记录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玩自制材料
1、出示自制漩涡塑料瓶:今天,我给每个人带了一份玩具,你可以用各种玩法和它做游戏。
2、交待规则:
(1)用自己的方法玩,记住自己的玩法,一会儿和朋友分享。
(2)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别把它摔坏了。
3、幼儿操作
4、交流分享:
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
预设:(1)当幼儿在操作时,出现漩涡,请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玩法。
(2)若幼儿在操作时没有出现漩涡,出示视频。
提问:瓶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水快速地旋转,像龙卷风一样,我们叫做漩涡。给幼儿充分的空间去把玩自制漩涡瓶。在玩
的过程中,发现有趣的漩涡,为后面漩涡的探索做铺垫
二、第二次实验交流,制造漩涡
1、提问:奇妙的漩涡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请幼儿猜测)那我们再去玩一次!
2、交代规则:想办法让瓶子里的水变出漩涡
3、幼儿操作
4、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不断尝试,我们发现用上下摇一摇、斜的转动等各种方法变出了漩涡。通过个体探索和集体交流,引导幼儿在诸多方法中,逐步聚焦制造漩涡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瓶子里有趣的漩涡现象
三、第三次实验交流,记录发现
1、提问:瓶子晃动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再去试一试,请你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2、交待规则:
(1)瓶子晃动后,仔细观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当老师说“停”,请回到座位。
3、幼儿操作
4、交流分享
提问: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发什么了什么变化?
小结:每个人的发现都不一样。有的观察到了漩涡的形状,有的甚至是看到了漩涡之后的想象,
有的观察到了漩涡的中心。除了观察到漩涡,你们还有了各自的发现,有观察到水流动的变化、水的声音也是不同的,真有趣!本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观察的时间,并让幼儿记录从他的视角中所看到的水的变化
四、生活中的漩涡
  观看PPT: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漩涡一样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PPT)。
小结:漩涡真套有趣了,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最后的PPT:呈现的是洗衣机和马桶,都来自孩子们的生活,熟悉却又容易忽视。通过了解洗衣机和马桶里的漩涡,进一步激发幼儿去寻找、探索生活中的漩涡引发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漩涡,了解漩涡带来的便利。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在有趣的漩涡”活动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做猜想与验证记录。是给幼儿发教师设计好的表格还是发一张空白纸让幼儿自由记录呢?在活动前我犹豫好久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在活动时,我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表格记录,一组是自由记录。从猜想记录时间看:由于表格上有明确的图案及符号提示,所以记录组动作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了猜想记录任务。而自由记录组需要考虑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记录,所以猜想记录时间较长。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两组用的时间几乎相同。从交流探索的过程看:表格记录组幼儿只是对自己的猜想与验证结果进行了比较;而自由记录组幼儿则从自己对记录的表现形式、方法、原因、过程、结果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与说明。从记录表形式看:表格记录组形势规范,如出一则;自由记录组则五花八门,形式各异,极富有个性。从幼儿的表情看:我没有看到表格记录组幼儿脸上露出那由衷的快乐,而自由记录组幼儿则一直处于极为兴奋的状态。从结果看:两组幼儿似乎都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但我坚信,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没有看到表格记录组幼儿脸上露出那由衷的快乐,而自由记录组幼儿则一直处于极为兴奋的状态,每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做!
  尊重每个幼儿因人施教,不知为什么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在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而是在快乐的自由玩水,似乎探索漩涡形成的方法与他们无关。而且存在这种现象的幼儿大多是年龄偏小的孩子。是年龄因素还是我为他们提出的要求没做到简单明确,导致孩子不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呢?我试着介入了他们的活动,尝试把他们引到探索活动中,可是小孩子们很执著,明确表示只喜欢这样玩水。而且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快乐。此刻,我应该再次介入吗?我犹豫了。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忘我的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愈战愈勇,有的孩子甚至一种物体想出了多种制造出漩涡的办法。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的答案,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但是我发现出现了各组方法雷同的现象。活动后,我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认为是自己恰恰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真正的需要,没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要求。许我应该将幼儿进行帮带式分组,把年龄大的与小的分在一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大带小,这样也许能带动小孩子一起参与探究活动。或许可以把小孩子分为一组,对他们提出“跳一跳能够的着”的要求,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大孩子活动中出现的“双胞胎”现象,也许是各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后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了。另外,活动时,我只注重对幼儿提出探索的目的与要求,忽视了行为教育,导致有的幼儿袖子弄湿了,有的将水弄到了地面上.....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科学发现为依据,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层层深入、脉络清晰地设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运用观察、讨论、交流、操作等学习方式把幼儿带入探究、发现的世界中。较好的体现了主题活动课程在实践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的特点。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