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Z-笔记)科学活动中的语言教育

2019-10-27 10:21:11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而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不仅要通过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还要在其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的内容,更多地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今天听了上海徐汇区教育学院金晓燕老师的活动《纸牌垒高》,让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纸牌垒高》是一节科学探索活动,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孩子们如何探索垒高的方法、技巧,而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如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作品。反复用了请你说一说”“能不能完整的说说”“麻烦你再说一次”“我没懂,可以说清楚一点吗?”“你做的很好,但是你要说,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比如第一次尝试让纸牌站起来,又把纸牌横着折的有竖着折的,站起来之后高度不一样,金老师把结果用图片方式呈现出来,问孩子们为什么有的高,有的矮,还解释了:同样都是折一道痕,听清楚想一想,为什么高矮不一样?道理都懂。但请孩子起来,全都是在用手比划,横着竖着来回指。金老师立马引导,这个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说出来说给小朋友听,孩子尝试着结巴的、小心翼翼的说着,但金老师从没打断他。到下一个孩子,举手起来回答时,便有意识地减少了手的动作,边思考边表达两个纸牌的不同。到第二关,孩子们纷纷来讲解自己的垒高建筑作品,其中有一个孩子做了天文馆,正常我们的思维可能想到的就是天文馆很高级。但金老师却抛出问题:从哪里看星星?孩子一下懵了,老师也不着急。引导幼儿往下想,并做出手势,孩子立刻想到了望远镜,继而从作品中又萌发出自动开关顶,看星星时打开不看时把关起来。如才思泉涌一般,从被牵着思绪被动说到主动现场想象自信来介绍自己关于天文馆的奇思妙想。

原本孩子最初很普通的一个想法,到后来同伴、老师甚至连自己都不可思议。没想到连两个词都表达不连贯的孩子,在两三分钟里可以侃侃而谈,而且可以和同伴争论着到底是天文馆还是博物馆,为什么?想要把它送给谁,又是为什么?这就是从道理都明白,表达有点难,到“道理须了解,表达要准确的蜕变吧。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交流是必须的,不单单是在语言教学中教孩子学一个词语、成语语,一句连贯的句子。社会情感只能意会不会表达的含蓄有何意义呢?音乐活动中光会唱词不明白他的意思不就是一个只会唱歌的机器吗?科学活动中,都不敢数出来,说出如何得到结果,表达过程谁能明白?健康游戏中不能只示范不说话吧?语言是一个孩子应具有的最具最基本的能力,语言教育是简单直接获取的途径,却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渗透。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时候可能过于为了达到目标而教学,而教学绝不仅仅是二三十分钟地强推,而是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抓住一切能够让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才是真正的语言教育。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