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S/笔记)我上公开课《有趣的膨胀》反思

2019-11-22 23:06:51

《有趣的膨胀》这节中班科学游戏个人比较喜欢,因为它贴合孩子的生活,它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又并不起眼。在午餐中,孩子们知道中午吃的是木耳炒蛋,但是如果把没有遇水之前的木耳放在他的面前,他摸摸了是干干的,可能会摇头说不知道是什么。小朋友的观察细致,他们喜欢研究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秘密”,也善于发现生活中这些小小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我通过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孩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萌发孩子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学课一般来说都是比较严谨的,因此在课前我们做了多次实验。比如说:四根带线的压缩面膜能不能同时把瓶子拎起来,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绳子过粗后者绳子容易缠绕,提起来的时候面膜横着堵在瓶口,是可以将瓶子拎起来的,那么无论吸水前、吸水后,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幼儿就感受不到面膜吸水膨胀,将瓶子提起来的成就感了。所以在绳子的选用上,我们用了较细的且不容易缠绕的绳子。再如:最后结尾我利用可乐的气体碰到奇妙的糖果,会产生“火山喷发”的现象,将活动推入高潮。初次奇妙的糖果我们选择了一种压缩糖果片,放入可乐中产生的气泡比较小,实验结果不是很明显,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将泡腾片放入可乐中,可乐中的泡泡越变越多,很容易就喷出来。

活动中,我利用魔术师的身份导入,将一颗小黄豆变成了一颗大黄豆,孩子兴趣浓厚,同时激发了他们思考,小黄豆怎么会变大的呢?自然地过渡到膨胀现象中,让孩子渴望去探索发现。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发幼儿观察比较,从而感知各种材料的膨胀现象。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开始部分我在讲解黄豆是如何遇水膨胀时,出示了PPT,但是PPT和我手中的黄豆并不是一一对应,如果PPT中,我先放一张小黄豆照片,再出示一张吸水膨胀的大黄豆照片,中间出示一杯水,幼儿对这一现象会更容易理解。此外,语言可以再精炼一些,如,孩子们不知道我带来的物品时,我要引导孩子去桌前操作,可以说:这些东西你们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没关系,答案在后面的桌子上。既简单明了介绍了这件事,也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还有在变魔术时,莹莹老师的一点很值得我借鉴,可以和孩子互动一起吹气变魔术,孩子更有参与感。

总之,这节科学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孩子们对膨胀现象十分感兴趣,知道物体遇水会膨胀,活动后,迪宝问我:老师,饼干遇水后会变膨胀吗?我很高兴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探索兴趣,希望探究思考一直伴他们左右......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