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笔记 (T)老师,我吃饱了

2018-05-14 18:06:46

在平时孩子进餐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开始闹着不吃饭;有些孩子吃了一半就感觉饱了,开始坐在位子上发呆……无论遇到哪种情况,我们老师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

一次午餐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孩子们的就餐情况。这时,我发现坐在桌子边的欣茹低着头,手里拿着勺子也一动不动。我看到她的餐盘中还有三分之一的饭。于是我摸摸她的头鼓励说:“欣茹,加油哦!你快吃完了。”这时欣茹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小声地说:“老师,我吃饱了。我真的饱了。”原以为我想欣茹是不爱吃这些蔬菜所以想找借口倒掉。可是我看着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我相信她是不会撒谎的,又不忍心让她再吃下去。于是我对她说:“欣茹乖,那你再吃五口就把饭倒掉了吧。”)当欣茹吃完五口饭后,她慢吞吞地走到倒饭处,她边倒时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我回应她的是一个安心的微笑。倒完饭后,她开心地来到我的身边,然后开心地对我说:“陶老师,你真好。,下次可以给我盛少点饭”

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从中我也能感悟出许多教育的价值。遥遥是一个性格温和,又胆小的女孩子。她每次遇到什么事不会事先和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才会跟你讲。从这件事件中,我们能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动,去揣摩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他们逐渐地形成了自我的思维,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应该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饭,当孩子不愿吃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进食,否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对教师和幼儿园生活的态度,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美国的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饥饿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会被泛化,进而影响细幼儿将来的人格。如果幼儿常处在主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的将来会有可能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如果幼儿常常在被动状态下进食,那么,他们将来可能成为被动的人。

所以,对于进餐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尤其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幼儿有饥饿的感觉,在有食欲的前提下进食,这种主动进食的态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个小小的进餐问题,也有着大大的学问,这种细微之处就要靠老师的用心发现。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