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W笔记:每天爱你多一点

2017-12-12 12:27:50

我是一位平凡的幼儿教师,平凡得就像那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光辉的历程,没有显赫的业绩,但就是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我的心却实实在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充实。如果说非要找出什么原因的话,我想,那便是因为心中有爱。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能融化孩子的心。
 我的班上就有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汪致远,有着黑黑的眼睛,白白的皮肤。还记得刚来这个班级的时候,陶老师善意的提醒了我:“你刚来,对这边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这边的孩子大多都是农村的,相对来说要难带一些,尤其是有几个小朋友特别调皮,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知道自己初来乍到,陶老师怕我不适应,也感谢她善意的提醒。

经过几天的接触,我算是真正的理解了陶老师的提醒,相对于之前接触的孩子,这边的孩子确实在规则和秩序上是稍微逊色一些的。而汪致远小朋友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他的日常就是:上课了,小朋友们都在座位上做好了,可是,你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跑来跑去的身影,没错,正是汪致远小朋友。小便洗手了,这时候你发现有个小朋友仍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是汪致远。当你听到:“哇,哇……”的哭声时,你没猜错,还是汪致远。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汪致远确实是非常的调皮,而且心智发展也相对滞后。话都说不全两句,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哭闹,就像个宝宝,只要不满足就要哭,并且每天都会在身上多次小便。这在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身上显然是有点不太正常的。对于他的一系列的表现,我们也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了这样的行为后果。后来我和陶老师多次和家长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跟着爷爷生活,那么这个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理解了。三岁以前是孩子建立自我、情感、认知、语言的关键期。从小父母陪伴的缺失导致安全感的缺失,爷爷本身年纪大了,育儿知识匮乏加之本身话比较少,导致幼儿语言没有得到相应的刺激,在孩子秩序及自我意识敏感期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缺少规则,种种原因孩子成为这样将是必然的。

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我和陶老师采取了一下方法:

1.每天來园之后热情的与他打招呼,蹲下来与他平视,他感受到我们是平等的。

2.每天拥抱他,并告诉他老师很爱他。

3.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积极与小朋友正确友好交往。

4.当众表扬他做的比较好的事情,采取正面强化。

(图中:陶老师在给咳嗽的汪致远喂水)

 

慢慢的我发现他不在身上小便了,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早上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小朋友也越来越喜欢他了。蒙特梭利说过:“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图中:汪致远起床后自己叠被子)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彩桥。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