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Y (笔记)生成课《有趣的圆圆》

2018-03-16 10:24:44

生成背景:

   “你看,我的饼干是圆的,像车轮一样。”范羽琪对潘子轩说。“我吃的也是圆形的饼干。”潘子轩附和着。听着孩子们的聊天,我在想圆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而且,在幼儿的玩具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老师在教学时要用与圆形有明显差别的图形作为对比,让幼儿辨识圆形。通过让幼儿寻找和表现圆形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科学:《认识圆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图形圆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见见他吗?我们把它请出来。它是什么样子的?圆溜溜,很光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圆形。请跟我一起说一说,圆形。

二、新授

1、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也从盒子中拿出一个圆形,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光滑的,圆圆的。请大家把圆形放回盒子里。小朋友们,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2、师:老师也找到许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币、盘子、钟、泡泡、车轮、纽扣、饼干、巧克力豆。

三、游戏

 组合图形,利用圆形,拼出孩子喜欢的图案。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这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 ——认识圆圆,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

 

语言:《圆圆圆》

活动目标。

1. 在看看、说说中熟悉儿歌内容。

2. 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3.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儿歌内容。

难点: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PPT《圆圆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皮球、铃鼓、挂钟、盘子和桔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认真它们吗?(幼儿看看说说。)

2. 教师帮助幼儿学习用普通话说说它们的名字如:皮球、铃鼓、挂钟、盘子、桔子。

3. 教师:这些东西你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能够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

4. 小结:真有趣呀,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今天老师还要给你们念一首儿歌,它的的名字就叫《圆圆圆》。

二、组织幼儿熟悉儿歌。

(一)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1. 教师:你听到老师说了什么呀?(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听到的进行反馈。)

2. 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如:幼儿说到:皮球。教师:还说了皮球什么?再想想?

小结:皮球圆圆。(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说一说。)

(二)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

重点:引导幼儿说好最后一句“看看桔子,还是圆圆圆。”

(三)组织幼儿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教师出示完整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看着图片响亮的念。

三、组织幼儿仿编儿歌。

1. 教师除了刚才这些东西是圆圆的,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呀?(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如:苹果、太阳、月亮、轮胎、方向盘、西瓜等等。)

2. 教师将幼儿说的东西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然后组织幼儿一起念念自己创编的儿歌,体验成功的乐趣。

儿歌:《圆圆圆》

圆,圆,圆。

皮球圆圆,铃鼓圆圆。

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看看桔子,还是圆圆圆。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活动反思:

 整首儿歌的内容较简单,易于幼儿理解学习,但是在在学习儿歌时,发现孩子们受儿歌题目《圆圆圆》的影响,在学习时,总是把“皮球圆圆,铃鼓圆圆……”说成“皮球圆圆圆,铃鼓圆圆圆……”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了,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他们念错了,而是通过示范朗诵、打拍子、延长声音等方式进行引导,虽然一开始孩子还是出现错误,但是经过我一次次的引导,慢慢的出现错误的孩子少了,到最后集体练念时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念正确了。

 

美术:《小鱼吐泡泡》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准备:

    1.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网小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一起玩吧!(播放《网小鱼》的音乐)

(二)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泡泡的怎么吐出来的呢?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帮小鱼吐泡泡需要一些工具瓶盖和颜料。

    3.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拿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 这样就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4.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 “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5.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蓝色的。(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6. 问:你们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

    问: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三)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四)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2.提问:图上的有什么形状的泡泡,有什么颜色的泡泡?这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觉得怎么样?(请幼儿自由说说)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用瓶盖印章的活动,一个个废旧的瓶盖当作印章,蘸上颜料,印出一个个圆圆的,色彩鲜艳的泡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神奇呀。但是要组织好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每组要提供几种色彩的颜料,而且当用完一种颜料后还要用抹布擦去,再去蘸其他颜料,这里的操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了极高的兴趣,这种不同以往的绘画方式,幼儿充满了新鲜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想以后还要多给幼儿这样锻炼的机会。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