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Y/随笔:《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19-05-17 14:21:35

    偶然一次逛书店时,看到了《追风筝的人》,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一个小孩在夕阳下放着风筝,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翻开这本书,简单看了简介,然后深深地记住了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本书其实是我比较喜欢的写法,它展现了阿富汗的文化及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但却以阿米尔与哈桑,人与人间的小情感为主线,更接地气也更打动人。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做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因此,在幼年时期,阿米尔一直为了想博得爸爸的宠爱和肯定而绞尽脑汁。甚至为了逃避哈桑在被害时自己没有挺身而出的内疚而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礼物,从而要求爸爸将哈桑赶走。这样,他就不用每天面对哈桑而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和煎熬,也不会因为哈桑的存在而减少爸爸对他的爱。

  从这个角度看,阿米尔虽然是一个孩子,但内心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阿米尔说,"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开哈桑玩笑之后或者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懦弱的跑开了。当时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

    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内心对阿米尔充满了鄙夷和蔑视。富家人的少爷就是这般自私与无情。甚至对阿米尔的父亲也充满了愤恨。对于阿米尔的谎言,父亲为何看不穿,为何要去冤枉哈桑。父亲一直说:"盗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可是对于阿米尔的谎言,这难道不是盗窃吗?盗走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总之,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一家人的不满和憎恶。

    但是,随着我逐渐的往下读,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的思想也渐渐成熟起来。阿米尔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而自此以后半生,在多少次的梦境中,在多少次沉默的思考中,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真正踏上了赎罪的道路。实质性的赎罪行为——回国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极大的弥补。所以阿米尔也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看到这里,我内心燃起来对阿米尔的崇敬。我突然觉得这个人是如此的高大。因为他敢于承认并且面对自己的错误,当有机会去弥补他的过失的时候,他也毫无犹豫的去做。即使面临的重重困难,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都依然坚持。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到小说的最后,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表现出阿米尔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人生的真正的救赎。

    在这极其贴近人性的故事里,这风筝,象征着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就像这人世的风雪,不是说停就停,如同命运的选择,并非尽由人意。在那往日的生活中,脆弱的情义,备受考验。他们的友情并未破碎,而是从未坚强。真正沉重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情恩义。品味作者笔下的故事,总是带来不同的收获以及深思反思。

    这追寻的“风筝”象征着自省。人心最可怕的不是无情,而是利用感情。我们是否为了那短暂得到,去选择了放弃、背叛、谎言,却淹没在自责、愧疚和恐惧之中?是否发现曾经执着追寻的或为此放弃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

    这追寻的“风筝”象征着善恶。人的心总归是贪婪的,即使内心深处仍然会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却同时接受那罪恶带来的巨大的诱惑。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化过后的谎言,却在犯错后去祈求救赎,从来不知道在未罪恶发生前进行避免。这些事可能如影随行伴着一生,让你羞愧的低着头。可是时光不会回头,必须自己尽力的弥补。

    这追寻的“风筝”象征着救赎。要知道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但事实总是自欺欺人的地说着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逃避自己犯下的过错。但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我们最终还是要自己去觉悟,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掀开过去,然而清醒时回顾一生,最是残忍。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这追寻的“风筝”象征着信念。我们在工作、交际以及生活中,我们必须信仰某些事物,有所作为采取行动,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忽略自己的信念,要有着对自己纯粹而坚韧的标准,有所追求,如同流淌着的热血,没有人能使你倒下。迷惘时,不要想太多,只要循心而往,那就是方向了。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有信念才能确保我们期盼的事物,如同暴风雨中颠簸的船上的罗盘指针,仍能准确地指出方向,指引自己去追寻着梦。

  我们在世为人,也许都曾犯下错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改正的机会和救赎的灵魂。也许我们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小时候我们说话直白,不经考虑,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做人。我们渐渐长大,懂得了体谅别人,换位思考。懂得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曾经的小时候的自私残忍,所以需要灵魂的救赎。所以当阿米尔成年,他回想起小时候的做法,内心仍会受到折磨。于是他返回战乱的故乡,他走上了自我救赎之旅,不管别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给自己一次洗礼。

    其实,阿米尔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认识到曾犯下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更幸运的是,他有机会去弥补,去得到救赎。而在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荣,伤害过别人?是不是也曾为了获得一己之力而做过错误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像阿米尔少爷那样一直心怀愧疚,我们有没有像他那样愿意改变自己,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弥补我们曾经的过失去得到心灵真正的救赎。如果有,那我想,这样也一定是幸福的。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长的交响曲:“为你,千千万万遍”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