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科学《好吃的橘子》教学反思Y(随笔)

2017-09-22 12:06:02

    秋天来了,橘子是幼儿较为常见也较为熟悉的一种水果,在开展科学活动《好吃的橘子》之前,考虑到孩子们虽然对橘子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橘子的观察还不够细致,不会用语言来描述橘子的主要特征,因此,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橘子、剥橘子的活动,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梳理,让他们对橘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第一环节中,利用百宝箱的道具导入,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的方式大胆猜测是什么水果。当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是橘子时,我便乘机问道:“橘子长什么样子呀?”“它的皮是黄黄的。”幼儿回答道。“哦,原来橘子的皮是黄黄的颜色。”很自然的就将话题引到了橘子的颜色上面。  
    同时自然的过渡到了第二个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让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比一比这些方法,让小朋友们对橘子的外形特点更加的了解,幼儿大都能说出橘子的外形特征:圆圆的、软软的、需要剥皮才能吃。
    到了剥橘子的环节,小朋友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在剥橘子时,引导幼儿知道橘子是一瓣一瓣的,还请幼儿说说橘子的肉看起来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像月亮,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船等……在让幼儿剥橘子的时候我还示范了怎么样能够剥出橘子花来,正好激发幼儿自己剥橘子的欲望,有自己动手的意识,乘机也可以锻炼一下幼儿的小肌肉力量。
    但是在幼儿自己剥橘子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幼儿没有几个,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很多幼儿都会将橘子皮剥坏掉,不能较好的掌握橘子皮应该剥到怎么样的一个位置;在吃橘子时,我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了桔络,让幼儿了解桔络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吃橘子时要把桔肉皮和桔络一起吃下去。品尝后有的小朋友说橘子酸酸的,有的小朋友说橘子甜甜的,小朋友们充分感知了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但是我在组织这个科学活动时,有些心急,缺乏等待,感觉幼儿探索不扎实,教师引导不到位。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橘子外部特征的过程中,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橘子时,幼儿说到“橘子圆圆的”,我在肯定孩子回答的基础上又追问了一句“橘子除了是圆圆的,还是什么形状的呢?”并且用双手做了一个压扁的手势,意思是要孩子说出“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其实这一动作的暗示,即使孩子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也不是孩子自己探索习得的知识经验,而是老师教给孩子的,如果此时我能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孩子继续细致观察探索的话,引导将会更有效。
    总之,科学活动应注重过程的探究,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讲述给大家听,今后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将谨记这一点,将《指南》精神、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一理念,力争使自己在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方面有更大进步、更多收获!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