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F/笔记 给予孩子理智的爱

2018-04-19 09:47:22

在儿童从生物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是第一个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仅担任着“养育者”的角色,而且肩负着“教育者”的责任,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自发的,是无私的,总想把最好的都提供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有时候需要抑制自己的情感,爱多了,就会变成溺爱,爱少了,未免太过冷淡。也许,很难把握“爱”这个度,那怎样才能给予孩子理智的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规矩明确,对孩子的要求不一位迁就。

孩子的要求也许并不高,也许就是一颗糖,一个小玩具。但是如果让孩子养成了得不到某样东西就大吵大闹的习惯,他便会觉得东西来的太容易,不珍惜。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他能懂什么,长大就好了。习惯决定孩子的行为,现在小,撒撒娇、闹一闹,也许很可爱,但是,长大后,用同样吵闹的方式去得到莫种事物,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你的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时,你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交易。比如:在幼儿园表现的好得到了十颗小红花,可以买一件你喜欢的玩具;可以通过在家拖拖地,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就可以去游乐场玩等等。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劳动而取得一些回报时,他们会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也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报,太容易得到反而会降低“幸福感”“成就感”。

二、增长儿童的“爱心情商”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父母要做的,就是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待”的情境下,能否识别他人表达的喜好,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要自己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这些都能反映孩子的“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的排样孩子的爱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当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先做一名观察者,观察孩子如何处理眼前的困难,在孩子自己处理不够恰当的情况下,再与孩子共同解决困难。

三、控制情感,掌握分寸。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 ,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成长只有一次,童年不会再来。给予孩子理智的爱,让孩子有一个纯真、美好的童年,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