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D(公开课)咿呀咿呀吆

2017-11-23 15:41:40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 ×”。

活动准备:   

     1、丝巾、音乐。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进场以舞蹈形式,激起幼儿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乐曲,找“咿呀咿呀呦”  

     1、小朋友们,今天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在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音乐听完了,你们找到有趣的歌词是什么了吗?  

     3、音乐里最最有趣的话是不是咿呀咿呀呦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咿呀咿呀呦。   

     4、我们一起来跟咿呀咿呀呦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呦”啊,就伸出手,摆一摆,咿呀咿呀呦!这样就表示你已经找到它了。 

    二、掌握节奏“×× ×× ×”出示图谱,了解节奏  

     1、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有时候它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可是有时候啊,我们等了好久,它都没有出来!它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谁愿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哼唱,打节拍。  

     3、咿呀咿呀呦找出来了吗?在哪里?请一名幼儿上来指一指。我们一起唱一唱。    

     4“恩,“咿呀咿呀呦”可喜欢我们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三、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1、师:小动物们想去大森林里盖一座大房子,谁愿意来当小木匠?幼:我愿意。  

     2、师: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3、师: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哦!  

     4、师:本领练好了,看看这里有没有木头?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先来试试锯木头? 

     5、师:大家想不想来锯木头?被我摸到头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吧。  

     6、师:其他小朋友都来当神气的小木匠,带上小锯子,去找一棵大树,站在大树的身边。

     7、师:好喽!木头锯好了,抱着自己的木头回家吧!师:锯木头好辛苦,赶紧拿毛巾擦擦汗吧!

     8、师:休息好了,我们接着锯木头。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吧!(幼儿互换角色,合作游戏。)

    四、结束活动

    1、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

    2、师:拿好你的小浴球,一起来洗一洗吧……好啦,洗好澡啦,让我们一起出去散步吧!

活动效果:

    咿呀咿呀吆这首歌曲趣味性浓,跳跃感强,歌曲始终都是以一句歌词反复出现,同时里面还穿插了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叫声,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在这节课中我营造了一个情景式教学方式用丝巾代替小锯子去进行锯木头游戏,让幼儿在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中感受这句非常独特鲜明的音乐元素,让每个环节都围绕这最具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   

    首先,我是通过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让幼儿去发现最有趣的歌词并主动地找出乐句、听辨乐句、学唱乐句、接着通过现场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不同结构,去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最后,引导幼儿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去表现固定乐句。    

    游戏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随着“咿呀咿呀吆”音乐节奏表现出小木匠锯木头的情景,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在最后分角色环节人有点多,导致这个环节有点乱,个别幼儿没有及时找到相应的同伴去进行游戏。在今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要学会在乎幼儿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两者有效结合,体现音乐游戏的另一种价值。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