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2017/11/2 15:13:52

当孩子很喜欢和小伙伴玩却又容易出现争吵和打架时,其生命特点为出现强烈的社交愿望与兴趣,社交与合作需要学习。孩子3岁之后会对社交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兴趣,他们总是积极主动的找小伙伴们做游戏.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是否合群这个问题上也是特别的关注,只要有机会父母们都会尽量多的让孩子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几乎没有父母不在孩子3岁的时候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家长们觉得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一定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然而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仍然有很多的孩子即便到读了两,三年的幼儿园,仍然性格孤僻,不合群,或者有明显的社交障碍,他们不懂得怎样与其他的小伙伴互动,或者经常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纠纷,争吵和肢体冲突。。。。。这些不愉快的现象,让我们的父母很焦虑,因为在社会上生存的成人很明白,今天没有一份工作不需要与人合作,不合群意味着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会碰到很多的障碍,这也将终究影响孩子是否拥有开朗,乐观的性格。   

父母应对一:及时引导孩子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其实,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社交与合作都是需要学习的。由于从2岁开始,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只关注自己,考虑问题时只愿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在乎自我是不是被重视,是不是快乐和被满足,他们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绪和情感,所以游戏中会伴随着冲突,不愿意分享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需要成人(父母和老师)能够及时的引导孩子,学习尊重他人在游戏中的角色,并让他们了解只有在共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游戏,并享受和小伙伴们合作的快乐,当然这种引导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孩子们积累足够的体验,在愉快与冲突的合作中,去体会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让他们慢慢了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需要相互的尊重与互助,当群体可以因为良好的配合而享受游戏合作成功的快乐时,那种被团队接纳和认可的喜悦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慢慢放下自我。   

父母应对二:让孩子参与混龄的社交环境。3-6岁孩子的社交在有成人(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的同时,如果能让孩子参与混龄的社交环境将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有些父母对混龄的概念是有异议的,因为大家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是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校的学习中,都是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孩子之间混龄的状况会让父母们担心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而无法完成学习目的。父母的这个担忧,如果以知识学习为目的来衡量的话,是有道理的,即学习文字,数字,加减法等等逻辑抽象的概念,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在理解的程度上差异是很大的。但是对于3-6岁的孩子,我们前面提到,他们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抽象的知识性学习不是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所以混龄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成长环境。   混龄教育最早是由德国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目前在西方的幼儿园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现象。其实对于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来说,混龄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孩子们每天都在和比自己大或者小几岁的“同伴”打交道,年龄的差距可能增加了社交的复杂性,但是学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比如3-4岁的孩子愿意在一起玩,但是他们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常发生纠纷;4-5岁的孩子开始能学习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合作行为明显增多;5-6岁开始懂得尊重和接纳他人,社交和合作能力会有更高级的发展。3-6岁的孩子们带着各自在成长阶段的特点参与同一合作性游戏,可以让他们彼此模仿,相互帮助,学习接纳,尊重和理解,这些人与人交往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品质,想想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不就是一个混龄的大集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