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2017/3/11 21:39:48

 有一位家长向老师咨询:“我的儿子特别好动手,总是摸呀、搞呀、拆呀,尤其对电器有兴趣,手电、电动玩具常常弄坏,还不知深浅地摆弄插头,越不让他动越要动。我也知道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可安全很让人担心,不知怎样办才好?”

这位家长应该说是比较明智的,他意识到了孩子行为的积极因素,既不想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又怕孩子受到伤害,希望寻求两全的出路。我在考虑对该咨询的答复时,颇感为难。按现代教育的主张来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但是,家长对“安全”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其实两者是可以兼顾的,不应该顾此失彼。

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孩好动手又不知深浅,是婴幼儿认知?氐愕姆从常浅沙さ男枰V芪У氖澜缍杂谒抢此凳切缕娴模渎栈蟮模侨鲜妒挛锏奶氐闶侵苯痈兄ü泄儆肷硖宓慕哟ダ窗盐眨杂锥毡楹枚侄拧6飧龊⒆佑质翘剿餍汀⒆灾餍偷模匀痪透闷媪恕?/P>

小孩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不仅应该爱护孩子的积极性,还应该促进之。比如爱迪生小时候就很富于探索精神,小爱迪生孵蛋一事传为佳话。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母亲的理解、支持与引导,因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成就了日后的伟业。然而,这种精神与这样的教育正是中国所缺乏的,中国家庭普遍是过度保护型的,对孩子多是消极限制与防范。须知,温室里长起来的苗苗是缺乏生命力的,很容易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极不利于探索型人才的成长。

孩子是要保护的,但“保护”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用限制和代替扼杀孩子的探索,不然,就是得不偿失。西方国家的家长很放得开,因为他们具有开放的教子观念,从小就注重孩子的自主与自强,甚至认为,小小的伤痛对孩子也是有益的经验。他们认为孩子具有自我保护潜能,应该放开手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当然,对于孩子的安全也是要注意的,不是消极限制,而是积极引导,可以试一试以下的做法:引导孩子去探索那些没有危险的事情。看来这个孩子是好动好琢磨的,最好避免他无所事事地乱琢磨,要主动引导他的好奇,例如,玩拆物装物,玩开锁关锁等,让孩子探索的欲望充分得到满足。排除不安全的因素。检查一下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例如,能扎伤人的、能触电的、有毒的等,把这些物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

既放手让孩子探索,又关注孩子的探索。家长有时热情参与,有时冷眼旁观,既要关注孩子的安全,又要对孩子适当指点,不是说教,不是灌输,不是强加,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在探索中,可以适当让孩子尝一点不安全的苦头,孩子就会对自护有深刻的感受。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养孩子注意保护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做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为此,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如下:

生活中自护:不摸电门;不动煤气和利器;不玩火;会安全使用工具;不随便给生人开门;喝水时先摸一摸冷热;玩运动器械要扶好、抓住;上、下楼梯靠边走,扶住把手;走路要注意脚下;不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鼻子;受伤了赶快告诉大人;不在高楼下面停留;知道专门的应急电话110 (匪警)、119(火警)等。

健康自护:身体不舒服要告诉大人;心情不好要说出来;不自己乱吃药;饭前洗手;知道冷热穿脱衣服;不用手揉眼睛;看图书时保持合适的距离等。

外出自护: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认识危险的标志;过马路走斑马线两边看一看;不跟生人走;不要生人的东西;不远离大人;记住家里的电话、地址、家长的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