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q/随笔)生成课:地耳菜

2018-03-26 14:30:44

生成背景:

雨后带幼儿去“童话森林”,几个幼儿发现了地耳菜,有的说是木耳,有的说是海带、紫菜,有的说是鸟粪。看到孩子对发现的物体非常好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我设计了此课,想通过活动让幼儿对地耳菜有简单地了解,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名称: 

地耳菜

活动目标:

1、认识地耳菜,简单了解地耳菜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和家长一起找找地耳或查阅资料。

活动重难点:

认识地耳菜,简单了解地耳菜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幼儿说说对它的了解。

二、介绍地耳菜

1、别称:“地皮菜”、“地踏皮”“地曲莲”、“雷公屎”、“救荒菜”

2、耳菜的特征和生长条件:地耳是一种植物,紧贴地面生长,爬附于荒地、岩石周围的土表、草丛之中。外形似木耳,波浪形片状,藻体富含胶质。当晴天气候干燥时,藻体失水干缩,呈茶褐色或近黑色片状;雨天或湿度大时,藻体吸水膨胀,粘滑,肉质呈橄榄色片状。其结构非常简单,分不出根、茎、叶,也无花无果,和海带、紫菜一样,同是一种蓝藻类植物。地耳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夏秋阴雨连绵,是地耳生长的旺季。

3、功用:地耳除了可以做菜还含有固氮酶和叶绿素,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固定成为农作物氮素以吸收的有机氮;固氮酶死后的遗骸又能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地耳真可谓功劳不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是你们自己发现的内容。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只要我们多观察、多了解,就会有很多的收获。

四、延伸活动:

    寻找地耳菜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幼儿散步时偶尔发现的。因为幼儿对于发现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又有了课前知识储备,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同伴的讨论和交流幼儿对地耳菜的特征、生长环境和功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目标完成得较好。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对于生成课程更加重视,因为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幼儿的活动中,他们往往突然会对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产生好奇,我们教师如果发现幼儿比较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应该大胆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但是幼儿的兴趣点是不确定的,它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动态性,与我们计划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生成课程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教师的目标意识、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动态过程的了解、师生间的互动等。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首先成为一个倾听者,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个幼儿交往,随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价值判断,以便生成有价值的教育课程;其次,教师还应该成为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心态促进生成课程的发生和开展。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