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2日

(笔记/X)生成活动:雨的印记

2016-06-17 22:12:38

一、生成背景

  有一天,有个小朋友问我:“老师,你身上为什么这么多水啊?”我说:“因为今天下雨了啊。”“啊?为什么下雨了,身上就会有好多水啊?”旁边一个小朋友接着问。我正准备回答他时,又过来一个小朋友说:“因为下雨的时候会起风,雨水就会把衣服打湿。”“不对不对,因为老师没有打伞。”小朋友七嘴八舌的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着,看着小朋友对雨天这么感兴趣,由此开展了关于雨的主题生成活动。

 

二、活动预想计划

(一)主题总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与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

2、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想象躲雨的方法。

3、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二)主题活动预想流程



(三)主题活动时间:两周

(四)主题实施者:徐阳、魏邦琴

(五)活动渗透

1、环境创设:创设主题墙,提供相关的主题图片;展示幼儿的作品。

2、区域活动:

科学区:提供玻璃纸、玻璃板、杯子,供幼儿实验探究,知道雨水是怎么形成的。

美工区:提供白纸、油画棒,鼓励幼儿画出不同颜色的雨。

语言区:提供小雨点图片,让幼儿了解雨水落到了哪里。

音乐区:提供音乐,让幼儿懂得雨水的好处。

生活区:提供情景故事图片,让幼儿想象躲雨的办法。

3、家园互动: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欣赏雨景,仔细观察小雨点落到了那些地方。

 

三、主题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一:

语言《小雨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丰富幼儿的词汇:张、摇、拔。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幼儿能理解动词:张、摇、拔。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课件-声音:下雨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声音:下雨的声音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声)

二、展开
1、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下雨对农作物的好处)
2、如果好长时间不下雨了,你们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ppt课件:没有水的话

花园里的花儿渴得闭上了嘴巴,
鱼池里的鱼儿渴得不要尾巴了
田野里面的苗儿渴得不长了。

3、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才能不让他们不渴了呢?
(引导幼儿说出下雨)
(1)下小雨的时候,小雨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小雨点,沙沙沙)
(2)请小朋友听一首《小雨点》的儿歌,教师朗诵。

小雨点,沙沙沙,
落到了什么地方?(花园里),花儿乐得怎样——张嘴巴
又落到了什么地方?(鱼池里),鱼儿乐得怎么样――摇尾巴
最后落到了什么地方?(田野里)苗儿乐得怎么样——向上拔。

4.幼儿学说儿歌
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注意感情和语气。

三、结束
生活经验讲述
小朋友想一想下雨的时侯,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

(大树上,房屋上,麦田里,小河中……)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附  : 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活动二:

音乐《小小雨点》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活泼和欢快。

2、随音乐即兴表演,大胆表现。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歌曲感受大自然的美。难点:随音乐即兴表演,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表现歌词内容的挂图,小雨点贴绒。

2、录有歌曲《小小雨点》《春雨沙沙》的磁带

3、花园、鱼池、田野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带动幼儿大胆歌唱,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2、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二)欣赏歌曲《小小雨点》

1、放录音,幼儿欣赏歌曲,师提问: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清唱,幼儿再次欣赏。

(三)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结合图片,依照歌词顺序提问:

1、小雨点来到什么地方,落到哪里?花儿怎么样?

2、小雨点又来到什么地方,落到哪里?鱼儿怎么样?

3、小雨点还落到了哪里?苗儿怎么样?

(四)游戏《小小雨点》,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要求:

1、小雨点落到哪,就扮演哪里的角色。

2、边念歌词边跟音乐做动作。

(五)随音乐即兴表演

1、教师创设情境,幼儿扮演小雨点表演歌曲。

2、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活动三:

社会《下雨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2、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想象躲雨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图片,能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难点: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想象躲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一,让宝宝说都看到哪些。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有谁啊?

他们在干什么啊?

他们是不是很高兴啊?

2、将图片的内容串成故事。

师:有一天,小红、小黄、小兰在玩滑滑梯,玩得很高兴。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赶快想办法躲雨。

3、结合经验,鼓励幼儿想象躲雨的方法。

师:听完故事,我们知道下雨了,那我们要不要躲雨啊?那你们想象小红是怎样躲雨的啊?

小黄是怎么躲雨的啊?小兰是怎么躲雨的啊?

4、出示图片二,看图片上的人是怎么躲雨的啊。

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都说了一些躲雨的方法,现在我们看看小红是怎么躲雨的啊?还有小黄和小兰呢?

总结:下雨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们就不要出门了,如果我在外面,就要找地方躲雨,但是千万不能躲在大树下面哦!

   

 

活动四:

美术《美丽的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有雨伞的画纸、各种图片贴图、雨的声音。

2、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给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点的特征。

3.引发幼儿认识下雨天气,并让幼儿思考雨天出门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儿:雨伞。

二.绘画雨点。

1、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太阳公公很高兴,见到我们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阵风吹来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时播放下雨的声音)。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2、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 、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B 、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的雨等)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等),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老师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

(3)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以儿歌方法结束活动。

幼儿听老师念《小雨点》的儿歌。

(小雨点,凉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欢。种子喝了发嫩芽,花儿喝了更鲜艳。)

五、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绘画习惯。例如:雨点太少了,颜色不够丰富等情况。

   


活动五:

科学《雨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能在讨论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难点: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视频。

2、经验准备:对晴天、阴天、雨天的天空中云的特征有印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生活中幼儿的疑问,激发其探索兴趣。

1、师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后,为什么池塘、水库的水不会溢出来?水到哪里去了?

2、幼带问题看视频《小水滴旅行记》

师提问:说一说小水滴有哪些变化?到了哪些地方?

二、现象感知:验证猜想,初步感知水和蒸汽互变现象。

1、师操作:点燃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

2、师提问: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三、 知识提炼: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直观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里的小水滴旅行,说一说水蒸气到哪里去了?雨从哪里来?为什么池塘的水不会溢出来?

师总结:水加热,变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变云,云遇冷,边水,下落变雨。

四、拓展延伸

1.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 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 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开展这次关于雨的生成活动,围绕主题生成了语言、音乐、社会、科学、美术这五个领域的活动,小朋友都积极地参与活动。

语言活动《小雨点》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整节课幼儿在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能够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雨点以及花园里的花儿、池塘里的小鱼、田野里的麦苗的快乐心情,在快乐中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音乐活动《小小雨点》以让幼儿学会唱歌曲、表演歌曲,从歌曲的意义中感受春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之处,感受歌曲意境的美为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在活动开始部分我设计了春的情境,引入主题,把幼儿带进春天,感受春雨带给我们的快乐,在欣赏歌曲时我配合优美的讲述,诗意的画面,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意境,在优美的意境中理解歌词、学会演唱。

社会活动《下雨了怎么办》夏天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故事《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故事情境有趣,想象合理丰富,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掌握。在活动中,我采用生动的语言,色彩鲜艳的图片,挂图向幼儿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内容明白帮助他人是件很快乐的事。

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是科学实验课,我根据一些自然现象,利用玻璃纸、玻璃板分别给幼儿实验,比较两者的区别,从而初步了解雨的形成,感知大自然的美好。

美术活动《美丽的雨》我通过幼儿十分感兴趣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雨也可以多彩,颜色的多样。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作画。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