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笔记W)“游戏精神”伴我同行

2017-09-24 10:50:34

2017922日,我有幸跟随幼儿园领导、老师们来到镜湖侧畔荟萃园里,聆听了一场来自南师大王海英教授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王教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核心价值,用大量的视频和案例诠释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为什么游戏化,什么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等问题。她提出,教师要追随儿童,回到儿童的立场,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使儿童成为有能力的儿童、自主的儿童、自信的儿童和有权利的儿童。作为一线教师,王教授用鲜活的案例诠释的“游戏精神”让我感触最深,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开展也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用“游戏精神”支持课程设计。

王教授用直白浅显的语言对比了欧美和中国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在欧美,幼儿园课程是在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专门机构中所发生的所有与儿童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事物,以儿童自身为主;而中国,课程是在幼儿园与准备的环境中发生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的总和,更强调的是教师介入。新时代下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也就是将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教师与儿童共同建构的课程”。

比如案例《真树VS假树》。当孩子们冬天在校园里发现一颗光秃秃的树时,仅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开始争论“这到底是一颗真树,还是假树?”而有“游戏精神”的教师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于是一系列的探索课程开始了。孩子们自发地形成两派,“真树派”和“假树派”。每隔几天,他们会去观察这棵树,并且及时做好记录。慢慢地他们发现树皮的颜色在发生变化,又发现树枝冒出绿苞,于是“假树派”宣告失败。接着,孩子们又发生争论“这个绿苞是叶子还是花呢?”因为有的树时先长叶后开花,有的则相反。继续观察后发现,这棵树慢慢长出嫩叶,于是“先开花后长叶派”又宣告失败。探索活动仍在继续……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主动地进行知识架构,而教师只是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用“游戏精神”重塑儿童观。

教师应成为真理的掌握者,但是教育的使命绝不是赋予标准答案,而应化腐朽为神奇,将幼儿的“问号”放大成持久的好奇心,变成“感叹号”,不是“句号”终结。

比如案例《鸭子、猴子、兔子》。教师出示一张背景图,上面有池塘、草坪和大树,另外还有可移动的鸭子、猴子、兔子动物图片,要求幼儿将三个动物图片放在背景图上,并且编一个故事。我想在成人的脑海里应该有了一个所谓的统一标准答案,但是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且会让你意想不到。当你听到一个孩子说“兔子放在池塘里,鸭子在池塘边,猴子悬在半空中”的答案时,千万不要笑,那是因为有一个更加有趣的发生发生了----“兔子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岸边的鸭子着急了,可是她力气太小一个人没办法去救鸭子,只好向树上的猴子求救,猴子一着急从树上掉了下来,悬在了半空中。”多么有趣的答案!多么精彩的故事啊!只有拥有了“游戏精神”,我们才能在课程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当然,一上午的思维碰撞、精神引领绝不是这苍白的文字所能表达的。而我也更加迫切地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希望我的幼教之路,能有“游戏精神”伴我同行!


快速回复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