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S/笔记)木工坊的匠心精神

2018-05-25 13:46:35

    木工坊体验课程在我园开设已有一年,孩子们在木工坊敲敲钉钉,已制作了桌椅、大树、相框、笔筒、长江大桥、小汽车、滑滑梯、时钟等很多作品。整个过程中,幼儿从单一的锤击转向对物体的制造,从简单地制作提升到整体的组装,从模仿制造过渡到设计图纸制作的创造,如:“我设计的小汽车”“各种造型的时钟”“我的长江大桥为什么车不能通过?”这些自信、自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自我决策的定力,自我探索的尝试与自我表现的作品,无不蕴含着孩子对木工探索的好奇心、兴趣和动力。为了帮助幼儿对木工操作有更好的了解,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与幼儿交流:“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作品?”“你们是怎么合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你的长江大桥车不能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促使幼儿去思考、去探索、去合作,去获取成功,成为设计者、制作者在创作过程之间的联系纽带。在木工坊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作品,更可贵的是与孩子们一起收获了原汁原味的创造、不断追求的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兴趣、精神和毅力,让孩子从小培养专注、坚持、协助、自主、有序、探究的“匠心精神”。

(一)合作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渐改变,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往往导致溺爱孩子的现象发生,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会与他人交往、交流,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争强好胜,缺乏与其他孩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在木工坊中,同伴间的角色分配,过程中的互补学习,困难中的问题解决,都会在一种默契意会中得以解决。如:木工坊中,锤子和锯子的工具有限,那么在操作中,就需要每两个孩子一组,在锤钉子时、锯木条时,刚开始还会有我先锤、我先锯的争吵现象发生,随着进入木工坊上课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们会很和谐地进行分工合作,一人扶着木头、一人负责锤或锯;在一节木工课中,老师要求本节课做笔筒,汤瑞和周宇航小朋友低声商量了几句后,于是分头去寻找材料,汤瑞找来工具锯子和笔,周宇航找来材料圆木棍和圆木片,接着汤瑞负责将圆木棍的长度与笔筒的高度测量一样高,做上记号,周宇航负责锯圆木棍,当周宇航长时间锯木条后,对汤瑞说:“我的胳膊锯的有点酸,你来锯吧!”他们随即调整了分工,在测量、锯及组装过程中,分工商量,愉快地合作完成了作品。在活动中,汤瑞测量时是站着的,细心的周宇航还搬来椅子说:“汤瑞,你坐吧!”。这一件件小事不难看出,木工坊处处存在着合作,孩子们长期在这样的有合作意识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幼儿会慢慢认识到合作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去做成一件事,激发幼儿对合作的兴趣。

(二)思考能力

    在一次滑滑梯的木工制作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滑滑梯由楼梯、平台、护栏与滑梯四部分组成,设计出了图纸,孩子们利用圆形木饼,用钉联结的方式组装成楼梯,又寻找到一块长方形木块做为平台,两块长木条做护栏,最后用薄木板做滑滑梯,顺利地完成了“滑滑梯”的创作。在一次小汽车创作中,高若斯的设计别出心裁,他画出了所需要的长方形木块数量,圆形木块数量,再根据所需领取的材料数量,设计出小汽车的图纸,随后根据图纸进行取材与制作。“设计图纸”“寻找相对应的木材”“钉联结”,串联起幼儿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的木工作品。

(三)毅力品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专注力会得到提高,也会变得更加有耐心和毅力。在一次制作大树中,需要使用锯子将木条锯成小木块当分枝干,小朋友将锯子前后来回不停地锯,将木块一分为二,接着又进行第二块、第三块,乐此不疲地将一块木条锯成了十几段。植树节当天,我们根据节日在木工坊设计了“种小树”活动,在一块木板上画上小山坡,幼儿将钉子正面立钉在小山坡上当小树苗,有了情境创设,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种下一棵又一棵的“小树苗”,丝毫不觉疲倦,并在种好小树苗后,耐心地用绳子在小树苗上系上了结当树叶。

(四)探索精神

    皮亚杰认为,无论是物理知识还是数理逻辑知识,都需要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操作来自主建构,成人的直接告知反而剥夺了幼儿的学习机会。在木工坊中,一部分孩子会盲目地、不假思索地去拿工具,如:高宇轩在一次桌子制作中,选了一块厚木头当桌面,四根长木条当桌腿,将桌面与桌腿放在一起钉时,才发现木头与木条不能连接在一起,几次实验之后,发现厚的木块需要长一点的钉子,薄的木块可以用短一点的钉子,于是将厚木块换成了薄木块,与桌腿钉在一起完成了作品。在长江大桥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了很漂亮的大桥,当田瑞祺欣喜地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时,老师提出:你的大桥可以通车吗?田瑞祺经过观察,发现自己制作的大桥中间桥柱并不在桥身的两侧,而是挡在了桥的中间,由此重新思考并理解了桥的构造与用途。在一次笔筒制作中,要将圆木棍的长度测量的和羽毛球筒高度一样,肖梓赫和钱奕辰一组,肖梓赫负责测量、锯,钱奕辰负责粘,可是如果每次都将圆木条放在羽毛球筒上测量,会使得钱奕辰粘的速度受到影响。于是,肖梓赫想了一个办法,测量一根圆木棍和羽毛球高度一样,做好记号放在一旁,再将其与其它圆木棍进行对比测量,这样既不影响作品制作进度,也能很好地进行测量。在我看来,这些尝试背后都蕴藏着学习机会,在环境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与材料互动、亲身操作体验中,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思考和探索精神。

(五)自我保护的天性与勇敢无畏的精神

    针对木工坊活动,成人对此最担心的是幼儿年龄小,担心不安全,会伤着孩子。一年的实践证明,幼儿有自我保护的天性,到目前为止,孩子们无一起受伤案例,偶尔会有误敲到自己手的事情发生,但都无大碍。由此,我们由衷地感到:幼儿自身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孩子安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采取的态度应是“疏”而不是“堵”,只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多注意引导幼儿,和孩子探讨合理的常规,放手让孩子自由想象、创造实践,孩子定能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也会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养成各种探索与防范并存的意识和能力。


快速回复

留 言: